扩“箐”未来,创新辉华——访大连辉华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倪箐华 二维码
45
来源:辽经智库公众号 以下是我司研究院院长采访相关内容,在此做个转载,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本站,本站收到后,会立刻删除 人物小传: 倪箐华,男,大连箐华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兼任大连辉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多年来致力于纳米新材料和节能新材料的应用产品研发,以及化工、油田、军工等行业的产业优化应用系统开发、应用。 ![]() ![]() ![]() ◆现阶段唯有智慧创业才是主流,我坚信,只有在一定行业基础上不断进行产业优化的创业项目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必须是实体加科技创新加资本运作“三位一体”的模式才能长盛不衰。 ◆新工业时代是产业优化时代,作为企业,科技创新应立足于产业优化的实际需求开展研发工作。传统的研发模式是立足于新产品的供给,对产业加以引导、消化。我们称之为“正向研发”,而我们所坚持的“反向研发”则是立足于产业优化的系统性需求,以解决行业痛点为目的,开发系统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相关产业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倪箐华 ![]() ![]() ![]() 前言: ![]() ![]() ![]() ![]() 下海创业,从零突破 ![]() 笔者:据了解,最早您是IT行业的一员,分别在大连中汽技术公司、和冰山集团担任重要岗位,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投入到材料领域的? 倪箐华先生:年轻的时候我非常喜欢IBM企业,我那时候的梦想就是有一台IBM笔记本电脑,所以我对IBM的企业运作和动向都会比较关注。尤其是公司那次比较大的转型对我触动特别大,IBM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企业,从IT行业转向从事产业优化领域,开发了包括设备、节能、产业优化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案,解决了该行业的很多痛点问题。这件事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与此同时,我发现1990年到2010年这二十年间,随着美国科技的发展,制造行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产业优化,包括材料升级、制造设备、工艺的优化。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很大的产业优化空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基于对产业优化的认知和对未来的憧憬,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海创业。就这样,我和我弟弟倪生辉一拍即合,创立了大连辉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如今,经过多元化发展,公司在辉华新材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立足于产业优化,我们专注于新材料技术、新设备技术、环保技术和行业的产业优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创新扶持、投资发展,整合成立了倪氏(大连)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大连箐华新材料研究院、大连辉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大连甲壳虫纳米涂料有限公司、上海纤衡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甲壳虫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大连辉华新材料限公司研究院等产业;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四大高科技项目,涉及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涂料、建筑防水、工业窑炉的耐火隔热、特种行业(油田、军工)新应用产品等领域。 笔者:从IT工程师到新材料领域的专家,这个跨界应该不是很容易的,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经验吗?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件事让您印象特别深刻? 倪箐华先生:最初,我们做的是电节能领域的新材料研发,那个时候我几乎是住在工厂,白天工作,晚上做研发,同时不断学习充电,有机会还会拜访一些材料领域的专家,比如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些相关领域的教授。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2012年的时候,我们去哈尔滨参加了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那个时候我们带着自主研发的保温膏体项目去参加交流展示,碰见了一位来自于俄罗斯航天院的院士。经交流了解到, 再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他们的效能是我们的百倍。要知道,我们当时参展的膏体已经是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了。这让我下定决心朝着高端研发水平目标努力。通过广泛地调研、研发、实验,两年之后,我们也研发出了具有同等性能的产品。目前,我们所自主研发的产品性能优于俄罗斯的同类产品,甚至国内原有的该产品俄罗斯代理商也开始转向代理 我们的产品。 ![]() ![]() ![]() 立足实际,反向研发 ![]() 笔者:您认为辉华新材料一路走来,取得成功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倪箐华先生:我第一次创业是2008-2009年,主做高铁箱梁项目及混凝土内钢材防腐技术。创立辉华新材料,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次创业。这次我吸取了上次创业的教训,创立了“反向研发”模式,即: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先通过深度调研寻找到企业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再从需求和问题的角度着手研发。这样才会有的放矢。 笔者:我们知道,一项新的理念提出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那么企业又是如何克服困难,做好项目的提质增效的? 倪箐华先生:困难肯定是有的,但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我觉得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公司早期做油田研发项目的时候,我们就三个人,我一个人带两个助手,每次调研我都亲临现场,且一坚持就是十年。其实,我一直坚持新项目亲力亲为,了解研发过程的一手资料和前沿信息。有时候,仅是调研和研发前的技术探索环节,我就在项目组呆半年,实地考察,现场办公。有一次,为坚守一线,我曾在新疆“住”了两年半。得到原始研发数据后,我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以便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研发数据。 我对辉华新材料的定位不是产品生产企业,而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所有研发的产品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研发、生产的,并非单纯为了销售某种材料或产品。这种研发定位,最大的益处是:我们有机会和所服务企业的决策层领导直接对话,减少一切中间环节,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请就上述您提到的“三位一体”运营概念为我们作以简要分享。 倪箐华先生:“三位一体”指的是发挥辉华新材料的实体优势,发挥研究院的核心研发优势和资本运营优势,通过当下的大数据分析对接市场,做课题研究。因为:每一个想要长足发展的企业,都应该独立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该机构还应该拥有做市场调研的独立的权限和经费……我们正是得益于拥有研究院,可发挥“三位一体”作用,所以目前企业初具 规模,且业务范畴已经涉足了油田、军工等特种行业领域。 ![]() 至善至勇,精益求精 ![]() 笔者:在您看来,企业要想长久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期许? 倪箐华先生:企业要想长久发展,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打造并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将其根植进企业每个人心中。为此,早在2012年的时候,我就为企业发展制定了三大战略:反向研发、开放式合作、“三体一体”经营模式。2014年,我们又打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企业文化理念:“至善至勇”、“在最需求处升华”、“指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 “至善至勇”, “善”指做好事、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引申到企业经营发展中就是要做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勇”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这是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说,有的创业者或企业经营者在创业或企业经营过程中有传统的“乙方”心态。为打开市场,作为新技术持有者的“乙方”,往往会受到拥有话语权的“甲方”的诸多业态限制,这就有可能造成新技术、新产品达不到最好的应用效果。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才不断优化改变传统的经营业态,不断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合作,构建起了全新的纳米产业园模式…… 笔者: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对此您如何理解? 倪箐华先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作后盾+支撑。作为创新型企业,我们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直秉承“人才至上”理念,引进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共同营创“家”氛围、“家”文化。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产学研有效结合,截至目前,公司已与中国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辽宁省新材料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无机材料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沈阳环保局下属科技公司等科研机构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关系。 ![]() 结语: 初心无改勇向前,立定心志谱华章,相信在倪院长的带领下,在全体辉华新材料人的共同努力下,未来,辉华新材料定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切实为中国新材料行业的高效发展贡献“辉华力量”! |